孙宝教授主讲权力渗透与北朝经典作家序列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2-12-05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12月2日晚,曲阜师范大学孙宝教授应邀做客我院名师大讲堂,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为校区师生作了题为“权力渗透与北朝经典作家序列的形成——以“北地三才”及其相关问题为例”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朱新林老师主持,除我院师生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其他院校师生共约110人参与本期活动。

温子昇、邢邵、魏收因在中书、门下主撰诏诰而获得“三才”的时誉,孙宝老师从问题的缘起入手,揭示了“三才”选题中的诱惑与陷阱。“北地三才”的形成是讲座的问题焦点之一,孙宝老师分析了三才初始阶段“温邢”的文名大振及其制度成因。温子昇虽家世微寒,却因擅长撰制军国文翰而有名当世。孙老师以温子昇虎口脱险的例子引出了中央文书运作的合法程序及中书舍人的职属,点明其文名崛起含有官方宣传虚造和弘扬元魏文治的因素。而邢邵文名的确立,也与其中央文枢的任职相关。“元象元年选使”事件后,温子昇被高氏迫害致死,邢邵逐渐独步。“温邢”被高澄疏远,为魏收的崛起创造了条件,魏末“三才”形成,此后“邢魏”争锋。

 

孙宝老师详解了魏收“大才士”论的内涵,指出这其实体现了急于摆脱长期担任中枢文职而角色固化为“刀笔小人”“几案之吏”的焦虑,既迎合了高氏集团以辞赋润饰中兴的需要,同时也暗含魏收以辞赋之能重塑文坛格局的动机。梳理“邢魏”之争的终结后,孙老师指出“大才士”之辩、“三才”排序、魏收与阳休之之争归根结底只是汉人文官的内部矛盾。他聚焦齐末胡汉党争与文林馆的中央文枢化,揭示了文林馆从建立至解体的全过程,“武职疾文人”正是其政治动因;而文林馆的瓦解,也预示了北齐国运的完结。讲座的结尾,孙宝老师讲解了“三才”之争的归宿、历史遗产和启示,为大家构建了对“北地三才”的完整认识。 

 

 

在提问研讨环节,孙老师针对大家的问题分别做了耐心解答。朱新林老师对本次讲座的内容做了总结,这次讲座给大家提不少启发,第一是要增强对历史文献记载的敏感度和鉴别力,透视文人和政治的互动就是一个生动的学术实践;第二是选题要有聚焦性,不能太散,战线不能太长;第三是学术论文的撰写小切口、大视野,可以使文章主题更有理论高度。相信各位师生都能有所收获,最后朱新林老师对孙老师和参加讲座的师生再次表示感谢。


 

主讲人简介:

孙宝,文学博士,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从事汉魏晋南北朝儒学与文学、官制互动研究,兼及明清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出版专著一部,整理、点校古籍多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哲》等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获省社科成果奖一次。

 

 


【关闭】 【打印】    责任编辑:李晋飞         作者:马紫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