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炳辉教授来校区讲授“跨文化时代的文学经典”

发布时间:2019-10-1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宋炳辉教授来校区讲授“跨文化时代的文学经典”

1011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常务副主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宋炳辉教授应邀来到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电子楼302教室,作了题为“跨文化时代的文学经典”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517888九五至尊线路测举办,比较文学教研室主任江志全教授主持,517888九五至尊线路测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宋炳辉教授从文学经典如何成为问题、重新认识经典、经典何为、经典建构的方式和途径、从跨文化研究视角研究经典问题、经典与文学教育六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如何看待文学经典这一重要问题。

宋炳辉教授连用“文学经典是不是问题”“文学经典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如果文学经典是老问题,为何仍在重提”引发了在场师生对“经典如何成为问题”的思考。他指出,多元文化已经成为跨文化语境研究不可忽视的背景,经典作为公认的存在,从来是所有文学活动的焦点和中心,它不免时时受到挑战,所以,文学经典成为问题是很自然的事情。

就我们应当如何重新认识经典这一问题,宋炳辉教授指出,我们必须看到文学经典在今天的时代处境已经发生了变化,重新认识经典需要首先明确经典的概念和特性。宋炳辉教授强调,经典是一种不断变动的、由主体参与的文化建构实践,我们需要突破“经典就是文本”的认识。他以《红楼梦》和陶渊明的诗歌为例,生动地讲述了经典的变动性、参与性、建构性。

宋炳辉教授认为,文学经典在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文化和文学传承的核心,是文学传统延续的中介,它在当代文化和文学实践中具有能产性、再生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动态的实践过程,经典又是某个文化圈、维系文化体系活力的机制和保证。宋炳辉教授以“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引出关于经典建构方式和途径的问题,他强调我们应当积极参与经典建构。紧接着,他列举许多实例简要介绍了跨文化视角的经典研究成果。

谈到文学经典与文学修养,宋炳辉教授认为需要从选择真正的经典出发,进而了解到阐发经典的美妙,尤其应当把个人的生命感受送入经典,达到有机融合。他向大家推荐阅读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

报告的最后,宋炳辉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

宋炳辉教授还将继续参加1012日至13日的“跨学科:现当代文学与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

主讲人简介:宋炳辉,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常务副主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著有《弱势民族文学在现代中国》《视域与方法: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等十余部重要论著。

 

武俊宇 现场报导

崔佳雯 摄影

【关闭】 【打印】    责任编辑:曲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