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校庆百场学术报告:王志耕教授解读欧洲文学与历史祛蔽

发布时间:2021-04-1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4月16日下午,南开大学文学院王志耕教授应邀为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作了主题为“欧洲文学与历史祛蔽”的学术报告。报告由517888九五至尊线路测郑薇老师主持,学院及校内外二百余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平台聆听了这场报告。

王志耕教授首先指明人类历史的“加蔽”效应,并进一步指出这一效应可能会导致个体存在及其精神维度被遮蔽的后果。以此为背景,他表明文学的出现具有历史祛蔽的意义,即,为个体存在发声,挑战整体性叙事,以及为人类精神性存在发声,引导人类向远方发展。王志耕教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对欧洲文学的论述:一,当整体叙事以“城邦”名义侵害个人利益时,文学揭示对个体受压制的悲剧性,确证个体反抗的合理性;二,当整体叙事以法律之名侵害个体利益时,文学站在被法律损害的个体立场上质疑法律的公正性;三,当人类陷入物质欲望控制的庸俗化状态时,文学向人类昭示如何提升生命的品格,过灵魂的生活。

通过对欧洲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结合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王志耕教授深度解读了文学“祛蔽”所产生的救赎性意义。从《荷马史诗》到《安提戈涅》,再到《堂·吉诃德》《浮士德》等,王志耕教授以文本中的具体片段为例,深刻地论述了文学有着击破历史“加蔽”幻象的作用。整场讲座中王志耕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讨论区反响热烈。

在互动环节中,面对同学们热情的提问,王志耕教授用了将近五十分钟的时间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如何保持精神追求,以及肉身性、精神性存在的互动关系。他指出,人处在整体之中,肉体是人的生存方面的问题,是最基本的层面,而精神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一个维度,因此值得我们去追求和探索。同时,他还谈到了文学本身所具有的乌托邦性质,它为人类整体的发展路途提供了镜鉴和校正。

此次活动由517888九五至尊线路测主办,是威海校区“百廿山大 学术报国”迎校庆百场学术报告活动之一。


(文:池蕊、王新兰、孙宛、张亚男、雷瑞彤,图:张亚男)


【主讲人简介】王志耕,文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厦门大学讲座教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个人研究领域为俄罗斯文学及相关领域的比较文学。出版个人专著《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圣愚之维:俄罗斯文学经典的一种文化阐释》(入选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俄罗斯社会学诗学》、《俄罗斯民族文化语境下的巴赫金对话理论》(入选201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等,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出版《普希金诗选》、托尔斯泰《生活之路》等译著多种。



【关闭】 【打印】    责任编辑:周新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