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讲堂:凌文超主讲长沙吴简与临湘侯国

发布时间:2021-11-1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11月6日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凌文超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长沙吴简与临湘侯国”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是517888九五至尊线路测“名师大讲堂”系列学术报告活动之一,由517888九五至尊线路测朱新林老师主持,枣庄学院史大丰老师、517888九五至尊线路测研究生和本科生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平台聆听了这场报告。

报告伊始,凌文超老师简要介绍了简牍的分类。根据考古来源的不同,简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边塞简、墓葬简和古井简。古井简发现最晚,但序列最完整,数量众多,内容以文书简为主,集中出现在今湖南省。本次报告聚焦的长沙走马楼吴简即属于古井简。

首先,凌文超老师介绍了走马楼吴简的出土概况。走马楼吴简于1996年10月在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广场走马楼古井群J22中出土,共计约10万枚。走马楼吴简的出土过程充满了偶然性,吴简被发现之时已经受到了无法逆转的伤害。吴简被发现后,考古工作者紧急奔赴现场开展抢救工作,并对发掘出的吴简进行清理。在这过程中,考古工作者为吴简的保护与整理付出了极大努力,他们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了与会人员。

其次,凌文超老师介绍了走马楼吴简的内容构成。走马楼吴简基本上是孙吴早期黄龙、嘉禾年间的简牍,主要是孙吴前期临湘侯国、安成县的一些行政簿书。吴简按材质和形制分类可分为嘉禾吏民田家莂(大木简)和竹简,竹简又由户籍簿、人名簿、库账簿等多种簿书构成。总的来说,吴简内容构成具有性质单一、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特色明显的特征。

随后,凌文超老师解读了走马楼吴简的史料价值。走马楼吴简数量巨大,学界最初对吴简十分期待、重视,主张成立专门的吴简学,甚至认为这批吴简可以改写三国史。但随着吴简研究工作的开展,学者发现由于吴简疏离吴书,导致无法采用“二重证据法”进行研究,重要人物、历史事件的缺乏也不足以改写三国史,难以支撑起“吴简学”的建立。我们可以将内容日常、琐碎的吴简视为对简明扼要的吴书的补充,还可以从县政形态、语料等角度挖掘其价值。

最后,凌文超老师指出了吴简的研究方法、学界目前对吴简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吴简文书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吴简文书学有助于奠定古井简牍文书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相对真实地反映了孙吴社会的“底色”,使我们能够具体而微地了解孙吴国的基层社会。这部分内容对开拓与会人员的研究思路、增强对出土文献价值的认识有很大帮助。

朱新林老师对报告会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凌文超老师的讲座视野开阔,学术站位高,出土文献不仅仅是文字释读,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出土文献背后的考古学信息,要充分关注出土文献的历史研究价值。讲座中提到的吴简的语言学研究课题,应是研究生同学们值得注意的选题。

(作者:胡元馨、马澜)

【主讲人简介】凌文超,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兼任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2011-2017年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为秦汉魏晋史、简帛学。在《历史研究》《考古学报》《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代表著作有《走马楼吴简采集簿书整理与研究》(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吴简与吴制》、《秦汉魏晋丁中制衍生史论》。



【关闭】 【打印】    责任编辑:周新顺         作者:胡元馨、马澜;